河北省玉米种植技术
作者:王书申来源:浏览次数:1239|发布时间:2014-11-25 10:16:19

    1.春玉米种植技术  春玉米要选择生育期在112天以上,根系发达、株型紧凑、叶片上冲、生长健壮、抗逆性强、单果穗、大粒型的良种,如农大108、沈试29、唐抗8号等。播前要精选种子,去掉小粒、病粒、秕粒的种子,晒种2-3天,这样能够增强种子的吸水能力,提早出苗,提高种子纯度,降低小苗,提高幼苗的整齐度。提倡种子包衣,这样可以达到防治地下害虫和提早出苗的目的。

    选择最佳播期  春玉米要求足墒,5月初,春白地经秋耕、冬灌后,早春应该耙轧保墒。高产田在墒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晚播,时间在5月5日-15日。一般田播期为4月25日-5月5日。

    增施肥料  要增施磷、钾肥,调整好氮磷钾的比例。亩产600公斤玉米,每亩可施磷酸二铵20公斤,尿素25公斤,硫酸钾15公斤。

    播种技术  有条件的村子,应提倡机播或双耧播种,播量为每亩2公斤,要注意种、肥分离,肥料施在种子下方3-4厘米处,以防烧苗,同时还可以促进根系下扎。没有条件的可以用小铧子开沟,手工撒籽,播量为每亩2.5-3公斤。

    2.玉米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春玉米 主要病害:丝黑穗病、瘤黑粉病等;主要虫害:粘虫、玉米螟、蚜虫等。

    防治方法:病害防治玉米丝黑穗病,以三叶期前,特别是幼芽期侵染率最高。播种前可用包衣剂进行种子包衣。药剂有:

     主要虫害防治:粘虫,在6月中下旬,平均100株玉米有粘虫150头时就要进行防治。用菊酯类农药灭虫,每亩用量20-30ml,或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玉米螟,时间掌握在喇叭口末期,用5%辛硫磷颗粒剂或3%克百威颗粒剂置入玉米的心叶中。蚜虫 治蚜必须及时,尤其是苗期,可喷1000-2000倍氧化乐果进行防治。

    夏玉米  主要病害:大小斑病、花叶病毒病、粗缩病、黑粉病等;主要虫害:粘虫、玉米螟、蚜虫、红蜘蛛等。

    防治方法  同上

    3.夏玉米推广施肥机械化新技术  种肥同播技术  采用施肥播种机,在播种的同时,将底肥一同施入,既省时省力,又做到了化肥深施。  

    推广玉米“新型一炮轰”技术。适应夏玉米生育期较短的特点,利用缓控释高端肥料品种,在播种时一次性将夏玉米所需全部氮磷钾肥料施入土壤,在确保产量的同时,减轻施肥劳动强度,减少肥料损失,降低肥料投入成本。

    推广机械化追肥技术。推广夏玉米大喇叭口期小型机械追肥技术,做到施肥“适期、到位”,提高穗粒数、增加粒重,确保了夏玉米高产。

    推广夏玉米深松分层施肥播种技术。该技术深松25cm以上,分层一次性亩施玉米配方控释肥80~100公斤,亩播种玉米2公斤,一次作业可完成土壤深松、全层施肥、精量播种、覆土镇压,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劳动成本,提高劳动效率。

    4.玉米生长期中需肥特性   玉米一生中吸收的氮最多 ,钾次之,磷较少。在不同的生育阶段,玉米对氮、磷、钾的吸收是不同的。春玉米苗期对氮的吸收较少,生长期内氮的吸收比例大致为:苗期占2.14%,拔节孕穗期占32.21%,抽穗开花期占18.95%,籽粒形成期占46.7%。  夏玉米由于生育期短,吸收氮的时间较早,吸收速度较快。生长期内氮的吸收比例大致为:苗期占9.7%,拔节孕穗期占76.19%,抽穗至成熟期期占14.11%。

    玉米对磷的吸收是:春玉米苗期苗期占1.12%,拔节孕穗期占45.04%,抽穗至籽粒形成期占53.84%。夏玉米对磷的吸收较早,苗期苗期占10.16%,拔节孕穗期占62.6%,抽穗授精期占17.37%,籽粒形成期占9.87%。

    玉米对钾的吸收:春、夏玉米基本相似,抽穗前占70%,抽穗授精时吸收30%。

    玉米干物质累积与营养水平密切相关,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都表现出苗期少拔节期显著增加孕穗到抽穗期达到最高峰的需肥特点。因此玉米施肥应尽可能在需肥高峰期之前施肥。

    5. 苗期适时进行化学除草   为封闭除草或封闭失败的田块可进行苗后化除。

  玉米3~5叶期是喷洒苗后除草剂的关键时期。苗后除草剂使用不当,容易出现药害,轻者延缓植株生长,形成弱苗,重者生长点受损,心叶腐烂,不能正常结实。药害产生主要原因是没有在玉米安全期(3~5叶期)内用药、盲目加大施药量、重叠喷药、高温炎热时施药、几种药剂自行混配、和其他作物混用除草剂药械后没有洗刷干净、误用除草剂、和有机磷农药施用间隔过短、品种敏感等。一旦出现除草剂药害,要及时更换药桶,灌装清水喷雾冲洗受害部位;同时足量浇水,降低作物体内药物的相对浓度;追施速效化肥,促进作物迅速生长,提高植株自身抵抗药害的能力;严重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赤霉素(920)、芸薹素内酯等,促进植株正常生长,减轻药害;人工剖开扭曲叶片,助心叶展开。如果药害不严重,加强管理后,玉米可以恢复正常生长,如果心叶已经腐烂坏死,或者生长停滞,需补种或毁种。

  玉米苗后除草剂药害与使用注意事项

  苯氧羧酸类:有2,4-D丁酯、2甲4氯、2甲4氯钠、2甲4氯钠盐、2,4-D异辛酯、2,4-D二甲胺盐。药害表现:叶色浓绿,严重时叶片变黄,干枯;茎扭曲,叶片变窄,有时皱缩,心叶卷曲呈“葱管”状;茎秆脆、易折断,茎基部鹅头状,支撑根短而融合,易倒伏。使用注意事项:无风情况下施药,使用时尽量避开棉花、大豆、瓜类等敏感作物。2,4-D丁酯不宜与其他农药混用。2,4-D异辛酯不能与碱性农药混合使用,以免降低药效。

  在沙壤土、沙土等轻质土壤以及施药后降雨量较大的情况下,药剂被雨水淋溶至玉米种子所在的土层中,种子或胚芽直接与药剂接触,也易导致药害。

  磺酰脲类:有烟嘧磺隆、噻吩磺隆、砜嘧磺隆。药害表现:心叶褪绿、变黄、黄白色或紫红色或叶片出现不规则的褪绿斑;或叶缘皱缩心叶不能正常抽出和展开;或植株矮化,丛生。土壤中残留造成的药害症状多为玉米3~4叶期呈现紫红色和紫色。使用注意事项:烟嘧磺隆在玉米3~5叶期,噻吩磺隆、砜嘧磺隆在玉米4叶期前施药为安全期;遇高温干旱、低温多雨、连续暴雨积水易产生药害。施药前后7天内,尽量避免使用有机磷农药。玉米对氯嘧磺隆、苯磺隆、氯磺隆敏感,避免在这些除草剂残留地块中播种。

  三氮苯类:有莠去津、氰草津、扑草净。药害表现:从叶片尖端及边缘开始叶脉间失绿变黄,后变褐枯死,心叶扭曲,生长受到抑制。使用注意事项:莠去津持效期长,勿盲目增加药量,以免对后茬敏感作物产生药害。氰草津在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沙质土或盐碱地易出现药害,玉米4叶期后使用易产生药害。

  杂环化合物:有甲基磺草酮(硝磺草酮)、嗪草酸甲酯。药害表现:甲基磺草酮:叶片局部白化现象。嗪草酸甲酯:玉米叶尖发黄,叶片出现灼伤斑点。使用注意事项:正常剂量下对玉米安全;施药后1小时降雨,不必重喷;低温影响防治效果;甜玉米和爆裂玉米不宜使用。

  三酮类:有磺草酮。药害表现:叶片叶脉一侧或两侧出现黄化条斑,严重时呈白化条斑。使用注意事项:玉米2~3叶期施药,禾本科杂草3叶后对该药抵抗力增强;无风天气下施用;玉米、大豆套种田不宜使用。

  联吡啶:有百草枯。着药叶片先迅速产生水渍状灰绿色斑、产生枯斑,斑点大小、疏密程度不一,边缘呈黄褐色,未着药叶片正常。受害严重时,叶片枯萎下垂,植株枯死。使用注意事项:灭生性除草剂,施药时切忌污染作物;无风天气下喷施,配药、喷药时要有防护措施,戴橡胶手套、口罩,穿工作服。

  腈类:有溴苯腈、辛酰溴苯腈。药害表现:溴苯腈:着药叶片出现明显的枯死斑,新出叶片无药害现象。辛酰溴苯腈:用药后玉米叶有水渍状斑点,之后斑点发黄,有明显的灼烧状,但不扩展。使用注意事项:3~8叶期施药,勿在高温天气用药,施药后需6小时内无雨;不宜与碱性农药混用,不能与肥料混用,也不能添加助剂。不可直接喷在玉米苗上。

作物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