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发菌阶段 出现问题咋解决
作者:来源: 山西农民报浏览次数:1250|发布时间:2016-09-05 15:06:06

平菇生产中要特别注重发菌阶段的管理,以下是经常出现的问题以及有经验的菇农总结的解决措施:

  一、菌丝不萌发,不吃料

  发生原因:料变质,孳生大量杂菌;培养料含水量过高或过低;菌种老化,生活力弱;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加石灰过量,pH值偏高。

  解决办法:使用新鲜无霉变的原料;使用适龄菌种 (菌龄30-35天);掌握适宜含水量,手紧握料指缝间有水珠不滴下为度;发菌期间棚温保持在20℃左右,料温25℃左右为宜,温度宁可稍低些,切勿过高,严防烧菌;培养料中添加石灰应适量,尤其气温较低时添加量不宜超过1%,pH值7-8为宜。

  二、培养料酸臭

  发生原因:发菌期间遇高温未及时散热降温,细菌大量繁殖,料发酵变酸,腐败变臭;料中水分过多,空气不足,厌氧发酵导致料腐烂发臭。

  解决办法:将料倒出,摊开晾晒后添加适量新料再继续进行发酵,重新装袋接种;如料已腐烂变黑,只能废弃作肥料。

  三、菌丝萎缩

  发生原因:料袋堆垛太高,发酵时未及时倒垛散热,料温升高达35℃以上烧坏菌丝;料袋大,装料多,温度过高通风不良;料过湿装得太实,透气不好,菌丝缺氧也会出现菌丝萎缩现象。

  解决办法:改善发菌场地环境,注意通风降温;料袋堆垛发菌,气温高时,堆放2-4层,呈“井”字形交叉排放,便于散热;料袋发酵放热期间及时倒垛散热;拌料时掌握好料水比,装袋时做到松紧适宜;装袋选用的薄膜筒宽度不应超过25厘米为好,避免装料过多发酵热过高。

  四、袋壁布满豆渣样菌苔

  发生原因:培养料含水量大,透气性差,引发酵母菌大量孳生,在袋膜上大量聚积,料内出现发酵酸味。

  解决办法:用直径1厘米削尖的圆木棍在料袋两头往中间扎孔2-3个,深5-8厘米,以通气补氧,不久,袋内壁附着的酵母菌苔会逐渐自行消退,平菇菌丝就会继续生长。

  五、霉菌污染

  发生原因:培养料或菌种本身带菌;发菌场地卫生条件差或老菇房未作彻底消毒;菇棚高温高湿不通风。

  解决办法:选用新鲜、无霉变、经暴晒的培养料,发酵要彻底;避开高温期播种,加强通风,防止潮湿闷热;选用优质、抗霉,吃料快的菌种;霉菌污染发现早,面积小时,可用pH值10以上的石灰水注入被污染的培养料,同时搬离发菌场,单独发菌管理。对污染严重的则清除出场,挖坑深埋处理。

  六、发菌后期吃料缓慢,迟迟长不满袋

  发生原因:袋两头扎口过紧,袋内空气不足,造成缺氧。

  解决办法:解绳松动料袋扎口或刺孔通气。

  七、软袋

  一般袋料表面长有菌丝,但袋内菌丝少,且稀疏不紧密,菌袋软而无弹性。

  发生原因:菌种退化或老化,生活力减弱;高温伤害了菌种;添加氮过多,料内细菌大量繁殖,抑制菌丝生长;培养料含水量大,氧气不足,影响菌丝向料内生长。

  解决办法:使用健壮、优质的菌种;适温接种,防高温伤菌;培养料添加的氮素营养适量,切勿过多;发生软袋时,降低发菌温度,袋壁刺孔排湿透气,适当延长发菌时间,让菌丝往料内长足发透。

  八、菌丝未满袋就出菇

  发生原因:发菌场地光线过强,低温或昼夜温差过大刺激出菇。

  解决办法:注意避光和夜间保温,提高发菌温度,改善发菌环境。

农业技术

土肥
田管
种子
农药
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