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遇冻害防范学几招
作者: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浏览次数:1164|发布时间:2016-11-14 16:13:16

根据天气预报,今年可能会出现极寒天气,对小麦的安全越冬会造成极大影响。因此,预防小麦冬季冻害非常有必要。

  小麦冻害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越冬期冻害。11月底~12月初,如果出现严重霜降或冻雨,极易造成越冬期冻害。冻害程度较轻时主茎和大分蘖的幼穗受冻,叶片皱缩严重,即使抽穗,顶端和下端缺粒严重;冻害严重时,小麦叶片、叶尖干枯或青枯,心叶脱水,甚至死亡。二是返青期冻害。通常指的是倒春寒影响。冻害程度较轻的叶片皱缩严重,幼穗冻害较重,顶端和下部缺位严重;冻害程度较重时主茎和大分蘖直接冻死,抽不出穗,严重的造成绝收。

  影响小麦冻害的因素很多,其中品种和播期、播量是主要因素。半冬性和弱春性品种的适应区域严格区分,不能任意引种;播期过早、播量过大很容易形成旺长苗,而旺长苗最容易遭受冻害。

  近几年农户滥用化肥的很多,尤其是氮肥超量投入,导致小麦越冬前就形成了生育期的第一次旺长,不但冻害加剧,还会导致生育后期脱肥。同样,如果肥力不均造成苗弱,叶片发黄脱绿,细胞壁变薄,根系下扎过浅等也会形成冻害。

  播种前秸秆处理不好,形成“团窝”;深翻后旋耕质量差,根系“吊空”;旋耕后没有耙地导致播种过深;地表坷垃较多,出现没有盖籽的漏根苗;播前墒情差,浇蒙头水使得土壤板结裂缝等,都容易诱发小麦冻害。

  针对当前生产,预防措施归纳如下:

  对旺长苗及时深耕划锄。俗话说锄下有火,划锄不仅可以缓解土壤板结,还可以提高地表温度;对小麦基部进行人为破坏,可以控制旺长,防治“吊空苗”。

  适时冬灌。冬灌要以平均气温4℃左右为宜,如果低于此气温冬灌就有发生冻害的危险。冬灌还要视土质、苗情、墒情而定,黏土应早灌,砂土地应晚些灌溉,稻茬地或墒情好的麦田可以不灌溉。返青期弱苗提前进行追肥灌溉,是防治倒春寒的必要措施。

  盖草、盖粪、壅土围根。越冬前进行划锄、壅土围根,可以有效防止小麦越冬期受冻。在小麦进入越冬期后,可以在小麦行间,每亩撒施300~400千克麦糠、碎麦秸或其他植物性废弃物,或顺垄撒施一层粪肥(俗称“暖沟粪”),既避风保墒,又增温防冻,并为麦苗返青生长补充养分。盖粪的厚度以3~4厘米为宜,每亩施用粪肥5车左右,粪肥不足时,晚茬麦田、浅播麦田、沙地麦田以及播种弱冬性品种的麦田要优先盖。

  及时化控。越冬期,用0.3%~0.5%矮壮素溶液喷洒麦苗,可抑制植株生长,抗御或减轻冻害的发生。进入返青期,对于播种过早、小麦旺长的田块,在冷空气来临之前喷施一定量的矮壮素来控制小麦旺长,可以有效减轻小麦冻害。

  喷施营养液。小麦进入返青期,及时喷施磷酸二氢钾以及腐殖酸、海藻酸、氨基酸类叶面肥,起到强根壮苗的功效。倒春寒发生后,迅速在第二天的上午10∶00~下午3∶00,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00克+芸薹素或海绿素10毫升+烯唑醇或苯醚甲环唑15克+硫酸锌15克全田喷雾,没有浇返青水的及时灌溉,防范冻害发生。

  链接

  六类异常苗冬前来救活

  深播苗 在墒情适宜时立即用齿耙进行松土、清棵,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促进及时出苗和分蘖。

  疙瘩苗 或播种量过大,或耕地质量不好,或播种行走时步子不均匀,在行走慢的地方常有疙瘩苗出现。对于播种过密形成的疙瘩苗,应及早通过中耕除掉多余的苗子。

  立针苗 扒土、中耕去掉多余的麦苗,并及时对立针苗进行施肥浇水。施肥宜浇2%~5%的尿素或磷酸二铵溶液。

  露籽苗 及早盖土。对套播麦可在旋耕机中间安装大规格犁刀,反旋开墒沟,用开沟形成的细土覆盖。

  缺苗断垄 适时防治地下害虫,避免本就稀少的麦苗“雪上加霜”。

  旺长苗 冬前及时镇压,深耕断根,并适量喷施多效唑,控上促下,防止冬前拔节,少施或不施苗肥,少施腊肥,适当迟施拔节孕穗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