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点 综合施策 农业面源污染攻坚战取得积极进展
作者:来源:农业部新闻办公室浏览次数:736|发布时间:2016-10-10 15:29:59

农业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决策部署,打响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一年多来,各级农业部门创新治理举措,狠抓工作落实,推动出台一批政策,启动一批重点项目,推广一批典型技术模式,总结宣传各地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治理面源污染的好经验、好做法,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坚持控量提效,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分区开展节水农业示范,改善田间节水设施设备,积极推广节水品种和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实施河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试点,2015年落实冬小麦压减面积180多万亩,推广节水农业技术面积1180万亩。印发《推进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2016-2020年)》,建立11个高标准节水农业示范区,全国节水农业技术应用面积超过4亿亩。实施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推广以地膜覆盖为主的旱作农业面积5000万亩。二是坚持减量增效,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印发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扩大测土配方施肥使用范围,推进配方肥进村入户到田,实现从“开方”到“抓药”的转变。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鼓励引导农民推进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加大绿色防控力度,因地制宜集成推广适合不同作物的全程农药减量控害模式。2015年,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小麦)化肥、农药利用率分别为35.2%、36.6%,分别比2013年提高2.2、1.6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23.1%,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2.7%。三是坚持种养结合,推进养殖污染防治。统筹考虑环境承载力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按照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推广有机肥还田利用,促进农牧循环发展。印发《农业部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指导地方加快生猪养殖布局调整,南方水网密集区生猪存栏已调减超过1600万头。印发了《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方案》,到2020年创建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200个。启动了河北等10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试点,以及洞庭湖区4县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试点。推广稻田鱼、稻田虾、稻田蟹等生态种养1.4亿亩。四是坚持多措并举,深入开展秸秆地膜资源化利用。按照“政策支持、示范引导、以农为主、产业发展、市场运作”的思路,因地制宜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在河北、山东等10省(区)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促进县域秸秆全量化利用。对加厚地膜使用、回收加工利用给予补贴,逐步健全废旧地膜回收加工网络,扶持建设废旧地膜回收加工网点,鼓励残膜加工企业回收废旧地膜。在229个县开展地膜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工程,新增残膜加工能力18.63万吨,新增地膜回收面积6000多万亩。甘肃、新疆构建了“5个1”的地膜综合利用推动机制(出台地方条例、推行地方标准、落实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综合利用项目、构建监管体系)。五是坚持示范带动,启动“一区一点”建设。今年农业部联合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的方案》《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启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建设,按照整县统筹、技术集成、企业运营、以创带建的方式,整合资金项目,建立一批示范区、示范点,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和技术模式。

  下一步,农业部将继续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一控两减三基本”、打赢农业面源污染攻坚战为重点,继续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建设,推动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抓好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三农焦点

政策指导
财税金融
科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