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部出现大范围雨雪降温天气过程 农业部门加强指导服务减轻灾害影响
作者:来源:农业部新闻办公室浏览次数:724|发布时间:2018-01-08 16:07:29

1月2-4日,受南下冷空气和孟加拉湾暖湿气流的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入冬以来最大范围雨雪降温天气过程。总的看,此次降水降温利于冬麦区土壤补墒,缓解部分麦田表墒不足,增强小麦抗寒能力,对小麦安全越冬十分有利,但也造成局部晚播弱苗轻微受冻,局地暴雪易造成设施蔬菜大棚受损。

  据小麦主产区反映和专家分析,此次雨雪降温天气过程对当前农业生产较为有利。一是改善土壤墒情。入冬以来,小麦主产区大部降水偏少,尤其是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部、黄淮等地部分地区降水量不到常年同期的2成,加之前期气温偏高,部分麦田失墒较快,表墒不足。此次降水覆盖冬小麦大部,有效补充了土壤墒情,沉实了土壤,接上了底墒。二是增强抗寒能力。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于振文院士讲,目前北方冬小麦大部进入越冬期,抗寒能力较强,此次雨雪降温天气过程先降雪后降温,积雪覆盖麦田,慢慢融化,增加了土壤热容量,利于增强小麦防寒抗冻能力,加之底墒普遍较好,不会对小麦形成明显冻害。同时,降水利于次生根生长,增强抗逆能力。三是降低病虫基数。由于秋播期间雨水较多,田间湿度较大,部分田块病虫草害基数大。此次雨雪降温灭杀了越冬作物病菌、虫卵和地下害虫,有效降低病虫基数,降低了春季暴发危害风险。

  各地反映,此次雨雪降温天气过程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一是局部出现冻害。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郭天财教授表示,今年安徽、河南和江苏等省部分地区晚播麦比例较大,苗情较弱,抗寒能力较差,此次雨雪降温过程可能造成部分晚播弱苗受冻。安徽和湖北等省反映,强降雪造成露地蔬菜、茶叶和果树等作物受灾68万亩,其中成灾24万亩、绝收7万亩。二是设施农业受损。强降雪和大风天气导致山西、江苏、安徽、河南和湖北等5省15万亩设施大棚受损。此外,雨雪天气还造成部分道路运输受阻,影响蔬菜等鲜活农产品运输。

  针对此次寒潮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影响,农业部高度重视,科学研判,主动应对,加强指导,切实落实各项防御措施,努力减轻灾害损失,确保农业生产安全。一是及早安排部署。1月2日,农业部发布雨雪降温天气预警,要求各地及早做好防御工作,减轻灾害影响。江苏、安徽、河南、湖北、陕西和山西等省农业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12316及微信服务平台等多种渠道对灾害防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二是强化灾情调度。加强对各地灾情动态和抗灾救灾工作调度,及时收集、核实、上报灾情信息。安徽省实行农业灾情日报制度,全面掌握雨雪降温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三是加强技术指导。安徽、河南等省组织专家制定下发小麦、蔬菜等作物防御雨雪低温灾害技术指导意见。受灾地区农业部门及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指导农民及时清沟理墒、排涝降湿、防冻除雪,加固蔬菜温室大棚等设施,及时清除积雪,搞好大棚保温供暖,科学调控温度,增强设施保温抗寒能力。

  据中国气象局预计,未来10天,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低,5日夜间至8日,中东部将再次出现低温雨雪天气,其中陕西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大部、湖北西部和北部、安徽北部有大雪、局地暴雪。农业部将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坚定稳粮增收目标不动摇,立足抗灾夺丰收,加强指导服务,落实关键技术,为农业生产稳定发展赢得主动。一是强化监测预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雨雪降温天气跟踪监测,及时调度雨情、雪情、灾情,分析研判影响,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各地落实防灾减灾措施。二是加强科学抗灾。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受灾地区调查了解灾情,指导农民因地制宜落实救灾措施,做好灾后生产恢复。同时,根据冻害表现滞后的特点,加强灾情监测,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拟于1月6日召开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会议,组织专家根据冬春气候特点及小麦生长发育进程,分区域制定麦田管理技术方案。三是狠抓病虫防控。加强病虫监测,重点抓好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防控,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适时开展应急防治,大力推进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四是及早安排春管。拟定于2月初召开全国春管春耕暨种植结构调整工作视频会议,对春季田管工作进行动员部署,迅速掀起春季田间管理和备春耕热潮。

三农焦点

政策指导
财税金融
科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