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全国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优稳中向好
作者:来源:农业部新闻办公室浏览次数:712|发布时间:2017-12-18 17:45:37

11月份,各级农业部门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抓好秋冬播稳生产,强化信息服务优结构,指导产业发展促转型,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平稳,呈现出粮食丰产、质量向优、效益提升的态势。

  粮食再获丰收,秋冬播结构调优,在田作物长势总体正常。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2358亿斤,同比增长0.3%,为历史上第二高产年。据农业部农情调度,今年秋冬播作物面积稳定、结构优化,预计冬小麦和冬油菜面积较上年稳中略减,优质强筋弱筋小麦面积比例达到30%,蔬菜、马铃薯、绿肥等面积均增加。当前冬麦区整体墒情适宜、冬小麦长势总体正常,部分地区因播期推迟,长势偏弱。

  畜禽养殖效益向好,海洋渔业捕捞产量下降明显。生猪布局加快优化,产能保持相对稳定,供求基本平衡。据农业部监测,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分别下降0.1%和0.6%。禽肉价格上涨,部分养殖场淘汰产蛋低蛋鸡,带动产蛋鸡存栏环比下降1.1%,市场供求基本平衡。水产品产量增速放缓,1-11月国内水产品总产量同比增长0.3%,增速回落2.7个百分点。其中,海洋捕捞产量下降明显,同比减少7.4%,资源养护取得明显成效。全国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动物疫情形势总体保持平稳。

  粮食价格稳中趋弱,畜禽价格总体上涨,蔬菜价格继续下降。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和“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分别为97.89和97.28,同比分别下降3.44个和4.17个点,环比基本持平。稻谷、小麦和玉米三种主粮价格稳中趋弱,月均价环比略降0.6%,同比高1.6%。受产蛋率下降、需求增强等影响,鸡蛋月均集贸市场价环比上涨3.2%;羊肉消费升温、价格走强,环比上涨3.3%,同比高16.8%。受元旦春节消费旺季来临影响,生猪价格小幅上涨,水产品价格同比上涨1.56%。蔬菜主产区生产情况优于往年、供给充裕,农业部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月均批发价环比下降4.3%。预计看,优质小麦紧缺、东北玉米外运成本提高,将带动粮食价格稳中趋强;随着鲜活农产品消费进入旺季,农产品价格将呈现震荡上行态势。

  新产业新业态新主体蓬勃发展,农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受加工农产品需求增加拉动,农产品加工业提质效益态势更加明显。据统计,1-10月规模以上农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出口交货值同比分别增长7.7%、9.1%和6.9%,均好于去年同期。农产品电子商务、休闲农业发展迅猛,生鲜电商成为电商发展的新生驱动力量。据不完全统计,“双十一”京东销售万吨肉类、千万斤瓜果蔬菜;截至11月底全国休闲渔业实现产值708.42亿元,接待游客2.2亿人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质量不断提高。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到199.9万家,各级示范社超过18万家,联合社达到7200多家。

  农业投资继续领跑二三产业,西部、东北地区投资短板加快补齐。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0月份全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7096亿元,近7个月增速首次回升,同比增长13.1%,分别比第二、三产业高10.4个和3.1个百分点,是固定资产投资中的突出亮点。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6%,连续4个月高于第一产业整体增速,占比达到80.9%,增长带动作用显著。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增速分别为30.5%和26.9%,明显高于东部和中部,发展短板加快补齐。

  展望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在保持平稳运行的同时,需要关注三方面。一是抓好防灾减灾。10月下旬以来北方冬麦区降水偏少,冬麦区局部表墒不足,旱象初显。部分小麦苗情偏弱,抗旱抗寒能力较差。受土壤湿度较大、温度较高等影响,西北小麦条锈病菌源基数明显高于上年,蚜虫等地下害虫冬前繁殖量大,纹枯病等病害也呈重发态势,田间杂草较多。各地应加强田间管理,搞好病虫草害防控,落实科学抗灾措施,确保壮苗安全越冬。二是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随着季节转换,候鸟迁徙,带毒野鸟跨区域传播疫情的风险加大,各地应统筹推进基础免疫、监测监管、边境防控和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特别是加强活禽市场监管。三是密切关注市场价格。随着猪肉消费季节性回升,价格或震荡上行,但供求基本平衡、上涨空间不大;受消费回暖、前期补栏产能释放等多重因素影响,禽蛋价格涨跌空间不大;受运输成本抬升、需求增加等影响,蔬菜价格有望反弹,经营主体要及时关注市场价格走势,合理安排出栏或上市。

三农焦点

政策指导
财税金融
科技信息